穹顶之下

LMS
1.4K+ 14

最近小说看的少,所以微博就刷的多了,那天突然微博上一下冒出许多关于柴静的《穹顶之下》的新闻,第一时间我并没有兴趣去看,只是觉得这个人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了。

柴静的报道和做的新闻我看的很少,本身我自己也对她印象不大好,总觉得那一脸认真的表情看起来做作,要不是《鲁豫有约》的鲁豫瘦的变态,我都分不清楚柴静和鲁豫谁是谁,好像他们都一样的脸型一样的发型。

第二天,微博上关于她的穹顶之下越来越多了,不过我还是没有点那些微博的链接去看。后来我刷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时候又看到了穹顶之下并且新闻内直接就有视频,我就点开看了。

有新闻说柴静的《穹顶之下》以女儿为开头引人争议,可能我是一个女儿的父亲,所以对我来说这样的开头更打动我,更感动我。而且柴静的才华无可争议,所以看起来就停不下来了,吃饭的时候我还一边看一边吃,最后快结束了因为女儿要洗澡才停下来。

看这样的视频除了开头柴静爱女的感情让人感动外,其他的都不会让人有什么好心情,貌似她给你揭开了一些东西,告诉了你问题所在,可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她告诉你的是我们头上有一个无形的“穹顶”盖着,并且就算你知道了这个穹顶的存在,但你依然对它无计可施。这个密不透风“穹顶”还是有人特意为我们制造的,我们身在其中为他们提供养分并承担他们带来的恶果,无能为力。并不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就能真的“同呼吸,共命运”了。

我不想说污染也不想说 PM5,视频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石化集团的前什么什么总了,想起他那个嘴脸我都无力吐槽,这么理直气壮的为百姓当家做主也是醉了。但是回头想想似乎为我们当家做主的都是这样,难道不是么?自己定政策自己监管,实在没办法了,条文里来个模糊的行政主体部门,你就是想找都找不到负责的部门,这好像是个惯例。这种完全靠自我净化的体制,做老百姓的只能熬了,熬到了云开日见那是运气好,熬不到那也是命。只是就像视频中动画播放的那样,完全靠自身的巨噬细胞来清理毒素,最后还是干不过 PM2.5 的,机体最后还是要癌变,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手术成功了还能扛一阵子,手术失败那就阿弥陀佛了。

也正是这样一个体制,所以我又觉得柴静的《穹顶之下》看了更让人悲哀,一个完全靠自我净化的体制,外力给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有那么像那个石化集团前什么什么总的一帮人在那里横着,你即使发现问题制作了这么一个视频,但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我们呼吸的是 PM2.5,但对于他们来说却都是钱。而作为媒体你要么替党说话,要么替百姓说话,其实不管替谁说话,也只是说说话,说完就完了,媒体没有威慑力,就算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但最后并不起到作用,作为呼吸着“金钱”的那一群人他们不用媒体报道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最为呼吸着雾霾 PM2.5 的老百姓,你知道了能有什么用?就算你知道污染很严重,难道你能不出门?就算你知道汽油柴油质量很差,你能不烧油?就算你知道这车环保不达标,你能不用车?你知道媒不干净你能不烧么?你知道大米铬超标你能不吃么?没办法。

我想,最高兴看到这个视频的应该是环保部环保局这样的部门了,这次是完全替他们洗白了。可是作为老百姓也只能呵呵了,环保部是背了黑锅,有义务没权利,感觉很冤枉的样子,可是貌似他们在吃同一块蛋糕啊,只是吃的少了点,吃的受气了点,但不影响蛋糕的分量和蛋糕的好吃是吧?应该是吧。

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原来英国什么的那些现在环境很好的国家原来也经历过这样的污染,看来还有希望,只要我们能熬到那个时候。我想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应该不是随便什么制度能阻止的了的吧,没见到新闻上说朝鲜的学生都用笔记本电脑教学,三胖都用上 ipad 了么?这么闭关锁国的国家都挡不住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中国没理由会停滞不前吧!抱着“中国梦”熬吧,也许不久就熬到了,希望是在你我灭族之前。

不过不管怎样,对于柴静这样的人我们还是要致以崇高的敬意!也许人人都这样一份心,事情就会变的好些吧。

THE END

评论 14

  1. 我的的感触也颇深,虽然网上褒贬不一,但是我认为那是好的,从她谈到的问题切实的存在着,到后来视频莫名不见了,都说明她提到了要害的东西,是什么不言而喻。

  2. 《穹顶之下》的问题:1、大量数据不科学;2、给主管部门洗地;3、用女儿开头略煽情;4、不解决问题;5、应该还有。

    1. 我倒是觉得你说的都不是问题,数据科学不科学不知道,但她说的问题确实存在,媒不干净油品不达标等等等等;至于你说的主管部门应该是环保部了吧,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要做成事情肯定要有某些妥协,不过只要看的人心理明白就好了,和第三点女儿开头一样我在文中也有说到;媒体不解决问题这是中国的通病我文中也有说到。这些都不是那个谁的错。

      1. 我的转述有问题。
        你可能没看过那个盘点“数据不科学”的帖子,实际上那都不算“不科学”了,简直就是“数据造假”,跟央视一脉相承的做法:为了证明某个结论不惜在数据上做手脚。
        正是这种“不科学”的“造假”,让我开始置疑她的初衷。

          1. 有些问题我们国人很计较,有些问题我们国人却又变的很能体谅别人,这是真的很矛盾。比如在这一问题上,我个人觉得应该计较的是空气污染存在这一事实,而不是数据是不是科学,可许多人在涉及自身利益这么大的问题面前却反过来了,变的很计较数据是不是精确科学,而对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或突然变的极度能容忍了。

            1. 我是这样想的,环境问题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而科学数据不是谁都能看得懂的

  3. 对陈鲁豫印象不太好,采访嘉宾前都不做好功课。我觉得作为一个采访人,就是没有起码的职业本分。

    1. 我对鲁豫基本没印象,除了那变态的瘦,要不是你说的我还以为她姓鲁呢。。。

      1. 茂盛同学,你何时再更新呀

            1. 我知道你是Betty,可是你是谁,怎么知道我。

发表评论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