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

LMS
1.5K+ 7

剧情概述:孤岛上的悬疑

一开始,情节的发展很寻常,观众也饶有兴致地跟随主角一起破案。马丁·斯科塞斯运用其一贯的声像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种不确定性的恐惧的氛围。

《禁闭岛》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马萨诸塞州的海岸线上。伴随着大提琴扼人喉颈般的哀号声,与电影同名的孤岛展现在镜头之中,露出地面的岩石被雨水敲打着,乱石环绕之地出现了一所专门收容精神病罪犯的医院。色彩的基调是古怪的绚烂,摄影机的运动传递出焦虑感。不祥的事情正在上演。

这部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同名惊悚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由马丁·斯科塞斯担任导演。电影中的所有场景将发生在这座“禁闭”的精神病院中。一开始,情节的发展很寻常,观众也饶有兴致地跟随主角一起破案。马丁·斯科塞斯运用其一贯的声像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种不确定性的恐惧的氛围。

电影中营造的焦虑感大多来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表演。他在剧中扮演了男主角泰迪。由于一名女罪犯在精神病院中无故失踪,泰迪以联邦调查局的身份和搭档一同前往调查。这部戏中,泰迪的口音延续了迪卡普里奥在《无间行者》中扮演的警察比利,这种口音甚至影响到了剧组的其他演员。泰迪的搭档“查克”由马克鲁弗洛扮演,根据剧情,查克应该来自于太平洋西北岸西雅图,可惜鲁弗洛早把查克的乡音忘光了。米歇尔·威廉姆斯扮演了泰迪死去的妻子多洛莉丝,她不时出现在泰迪的回忆和幻觉中,一副脏兮兮的模样,声音就像海鲜杂烩汤一样厚重和黏稠。

这种来自西海岸的方言支配着整部电影,但不是电影中唯一的声音。在精神病院中,病人像僵尸一样游荡,看护人潜伏在暗处,就像是不怀好意的复仇幽灵。本·金斯利扮演的考利是精神病院中的主任医生,他的下巴上有一小撮邪恶的胡子,他总是用上流社会式的温和语调向主角发出威胁。马克斯·冯西多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学,语中气略带的德语口音提醒着泰迪医院的事件是否跟纳粹有关,于是镜头无端地闪回到了集中营外堆放的尸体。

很多影像都来在于泰迪混乱的思维,这也是电影中最主要的谜团。除此之外,隐隐暗示的阴谋,超自然现象的存在,冷战期间的诡计,这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诡异的氛围之中,哥特式的糟糕天气,迪卡普里奥下意识的皱眉更加重了阴霾。当泰迪拜访了众多病患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后,他更急于了解这个连双鞋也没有的双手空空的女罪犯,是如何从戒备森严的医院中消失的。调查的过程中,泰迪时常莫名头痛,经常做噩梦,甚至陷入了偏执。秉承黑色电影的一贯宗旨,主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包括泰迪在内,出场的每个人都像是藏着一个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精神病院中是否正悄悄进行着与间谍活动有关的心理实验?这里和德国纳粹期间所进行的可怕的药物研究又有什么关系?考利医生说他的作为是对迷信和残忍的行为的人道意义上的进步,这些医生的行为是疯狂的吗?而禁闭岛上又怎么正巧关押着杀死泰迪妻子的纵火犯?

这些疑问给了太多的暗示,甚至扼杀了电影的创作。但在马丁·斯科塞斯手中,电影的情节并没有变模糊,反而汇合在了一起。马丁·斯科塞斯虽然擅长黑帮题材,但在营造惊悚氛围方面,他不得不从精于刻画心理悬疑的希区柯克那里汲取灵感。同时斯科塞斯也向意大利的恐怖电影音乐大师马里奥·贝瓦那里寻求借鉴,后者惯用哥特式的幻想风格营造超乎官能的感知。斯科塞斯的摄影机勤劳地要将每个场景营造出恐怖的氛围,遗憾的是,他似乎并不擅长在电影中制造出持续的扣人心弦的悬疑。

《禁闭岛》的现实环境和泰迪的幻想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朗。这是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导致情节发展缓慢,降低了观影的兴趣。观众极有可能立马就发现了有些情节是导演在故意误导。就像希区柯克最爱讲的有关麦格芬的故事,虽然人人都在谈论麦格芬,但是它其实与主题毫无关系。谜团迭起,当剧情推进到高潮时,情节又放缓了下来,可怜的泰迪又遭遇了一系列的虚虚实实的人物和他们的对话,而观众早就已经怀疑这都是导演在故弄玄虚。

事实上,斯科塞斯是在迫使观众按照他事先准备的线索去思考情节,并希望观众在谜底揭晓前才恍然大悟。悲哀的是,观众可能一早就识破了导演的处心积虑。当谜底揭晓后,观众可能感觉情节牵强附会,并无太大意义。

当然,斯科塞斯的影迷可能不会认同上述观点。但是在这里,电影的问题,尤其是其中呈现的模棱两可和不确定性,似乎应当归咎于导演本身,他没有能够说明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他所关心的是什么。过去,他曾创造了对现实摇摆不定的经典人物,或者顽固地与生活做着抗争的角色,这些角色都体现了导演对心灵的探究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但是这部电影中,无论是泰迪的臆想还是《禁闭岛》的现实世界,在那个空气稀薄的封闭空间中,镜头在精湛的剪辑中拼接,但是内容上却没有表达出特别的中心以及明晰的目的。

剧情结局详解:

按逻辑的思维去看 ,没有两种结局的猜测,故事一是正解;Teddy就是Teddy,Andrew是捏造出来的。(故事一故事二版本请参见早些影评)。精神病的医生正是利用和假借Teddy曾经在二战目睹纳粹集中营惨死的百姓和种种杀戮以及丧妻之痛导致长期精神上的压抑而产生的幻觉,从精神上强制让其相信自己有精神病症,然后达到让Teddy掉进他们编好的虚构故事情节中去,活在他们的虚拟故事中而信以为真自己就是Andrew,这样堂堂正正67号病人对号入住,天下太平。
  
真正的Rachel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精神病院里的所有人都知道light house里面是开脑的。所以“病人们”宁愿装疯卖傻,苟且的生活在这个孤岛上受人统治。否则呢? 对不起,请逐个到海角的灯塔处集合,开脑去。这一点George也谈到了。
  
所以观众同志们不要被电影中交错的illusion和imagination搞得晕晕乎乎,集体被洗脑,弄不清到底Teddy妻子是被烧死的,还是被Andrew打死的。理智揪着头发说:靠证据分析问题,就不会被导演搞脑子而迷思苦想。
  
1.是否有真的病人Rachel。有,逃走了,不然李奥纳多就不会由此进到精神病院;难道李奥纳多在船上晕船也是他自己的臆想?上岸缴枪也是自己的臆想?而且如果真没有逃走的Rachel,那个可恶的医生头子不会再假扮一个出来迷惑Teddy,而且特意又强化了一边溺死3个孩子的这个故事,让Teddy加深印象,好让他最后“供认不讳”埋下伏笔。
  
2. 笔记本上的“run”, 精神病大妈被问话的时候,Teddy提到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正常,她笑着说自己是用斧子砍死丈夫的人,显然这个砍夫事件也很有可能是医生头子捏造出来,为的是证明大妈是个疯婆子,然而一个疯婆子为什么要等chuck倒水之际写下“run”这个讯息呢。因为她知道chuck就不是个好东西,和精神病院一伙的,所以让众人皆醒而独醉的Teddy趁早避开这个请君入瓮的把戏。
  
3. George。这是个点睛的人物,为什么把他放在C区,很有可能因为他不愿承认自己是疯子。所以他能看清Teddy身边都是配合演戏的坏人,他也知道因为自己不愿装疯卖傻而即将送到灯塔处,所以所谓的病人其实都是意志清醒的,区分是你是否愿意装疯卖傻还是昭示自己的正常。
  
4. 是partner还是主治医生。说穿了,他就是个贴身间谍,缴枪那部分值得回味,记得当时给了chuck一个特写。一路上boss长boss短也是为了博得Teddy的信任。两人在C区时,他的一席话已经透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计谋,可惜Ted没有过多留个心眼。如果此人真是Andrew的医生,这两年为何手抖的病恶化还没能好转,为何一路给Teddy抽烟而不是安抚吃药呢。值得推敲。Teddy回过来发现悬崖边只留了个烟,显然就是设下局,特意让Teddy去寻找chuck,因为他们知道Teddy不会丢下他不管。万事俱备,只欠Teddy爬灯塔了。顺便chuck还能换套衣服对台词去。
  
5.“Teddy!”,最后大家以为Andrew回到了大家的怀抱,然而Teddy很自然的坐了下来,接过烟,叫了一句“chuck”, 此人很失望的对着医生摇了摇头,催眠失败了,最后那句Teddy的话很玩味。我的理解是精神病院的这些病人都是Live as the monster, Teddy宁愿die as a good man. 这也是为什么chuck最后对着他的背影叫了一句“Teddy!” 按道理,主治医生到了这份上应该叫住他说“Andrew,别又犯病了”, 然而人之将死,何必又要骗到最后呢。

当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出《禁闭岛》(《Shutter Island》)中最重要的那句台词——“To live like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decent man”(是像个魔怪那样活着,还是像个好人那样死去?)之后,郝蕾唱的那首《氧气》中的句子突然出现在我心里:“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干,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我想我已经走到了这条路的尽头。”——《禁闭岛》是一个路之尽头的人做出抉择的故事。

单从故事看,《禁闭岛》着实有点老套,它的导演是马丁·斯科塞斯这一点,使得这个缺陷更加明显,它几乎就是《第六感》、《致命ID》、《高电压》、《小岛惊魂》、《穆赫兰道》之类以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落差构成罗生门式讲述的电影的集大成者。

和上述电影一样,《禁闭岛》至少有两层故事,表面的故事是,麦卡锡时代的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内里的故事,却是一个人在经历战争、屠杀、家庭的崩溃、自己的罪孽之后的疯狂、逃避、自我蒙蔽,但在最后,在医生超出常规的治疗方式下,他的神智重又变得清明,但精神世界秩序的回归,不等于痛苦的解决,痛苦和罪孽反而更加无处逃遁,光芒出现的地方,却成了路的尽头,面对之后,反省之后,他于是可以在片刻的清明里,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为这类故事已经被反复讲述,所以,马丁·斯科塞斯并没打算把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当做一个特大包袱甩出来,影片前半段的那些小细节(比如主人公脸上的疤痕)、台词里的微言大义,以及明显是幻想的片段,其实都在反复强调主人公的来历,剖解故事的走向,并为观众输送破解谜题的愉悦,这些全都在马丁·斯科塞斯的掌握之中,他的出奇之处,其实在后半段,但又绝对不是因为他终于抖开了真相,而是因为他以四两拨千斤的反转,表白了他的态度,他并不只是要展示他的电影技巧,而是要说明人生的沉重。即便一个人身体上经济上并没有太严重的问题,还能活下去,痛苦的累积,却还是可能造成精神上的积重难返,让人走到路之尽头。这种对精神世界痛苦的体谅、悲悯,避免了影片因为过度依赖叙述技巧而可能带来的轻浮之感。

《禁闭岛》里多次出现灯塔,特别是在末尾,作为象征,它可能太过浅显,但这个象征的背后,却是臭名昭著的脑白质切除手术(脑白质切除术是早期精神外科手术的一种,全称是“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手术”,它能使人变得温顺,却也引起智力下降。发明人之一的Moniz在1949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几年后,这项手术就因严重的副作用被废止),斯科塞斯或许不是要用这么正面的象征为这项手术辩护,而是想说明,痛苦可以大过很多东西,甚至是死亡。

THE END

评论 7

  1. 说实话第一次看我也没看懂,但是看了第二次就懂了,这种编剧实在是太NB了,这篇文章我以前的博客上也搞过的,嘎嘎

  2. sherry
    🏅🏅🏅

    我不知道你居然写了这么长一篇关于这个电影的日志。
    后来我也疑惑,到底该相信哪一个?Teddy是虚构的?还是安德鲁是虚构的???
    最后我觉得,导演就是故意要给搅浑了的 :smile:

  3. Firm
    🏅🏅

    蛮有悬疑片的味道

  4. itopdog
    🏅

    听说很恐怖不敢看

    1. 不会很恐怖,就是看到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了。。。
      那种意识里面的彻底变化让人很不好接受。可以说是很痛苦!

  5. leopoincare
    🏅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影了! :sad:

发表评论

Submit